孤寂星球
李浩宇的孤寂星球
李浩宇有一首歌叫《冷》,听起来却叫人喉咙冒烟,这颗新发现的《孤寂星球》才是个说话时能呼出白色雾气的地方:
整体氛围氤氲、冰冷,前奏由微弱的呓语从水下冒出泡泡。脉冲电波带着金属毛刺,滋啦滋啦地划破记忆胶囊。大量使用的工业质感电子音色在空旷空间圈地为牢,制造疏离,使李浩宇的嗓音被反衬出一丝与之对抗的暖意。比较克制的Dubstep和一板一眼的电鼓之间,非洲鼓的异域节奏是仅有的生命力。与之配合的是间奏那一段有点诡异的亮色小调音序,叮叮当当发出挑衅,初听的隐约不适感,像极了被不可理喻的状况扑面突袭时下意识挑眉的反应。
结构上的随意安排,误打误撞出一种设计感,第二段主歌只有两句,慵懒略过,不追求工整,不迎合规则。爱咋咋地还是有意为之,只有她自己知晓。
李浩宇是热衷于表达的,可她至今所发的歌却无一不在唱着孤寂。
孤独感是每个人灵魂里无法卸载的程序,启动机制不似一日三餐日升日落有迹可循。因孤寂而恐惧,还是因孤寂而平静,是不同个体在不同经历后的不可同日而语。
这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,却像爱一样永恒不灭。
理解似乎亦有保质期,一时的懂得消散后是更深的孤寂。想太多的小孩,内心应该不会太轻松。看个哲学书都担心被过度定义,敏感使她没法不自寻烦恼。歌词并非在强说愁,是“徘徊于唇齿的文字在计较”。
怎样准确描述似曾相识的气味?短暂停留在皮肤的触感?萦绕在上颚的味道?为什么会在某个天气怀念起某个毫不相干的地方?为什么相同情景下的人们能产生相反的情绪?为什么对有的人来说,审美不合比三观不合更致命?
体验难以分享,语言效果甚微。解释失败后,我们试图通过某种同样缥缈的介质寻找联结,比如音乐。
值得一提的是,《孤寂星球》的单曲封面与以往风格不太一样。虽然一直也不肯好好露脸,这一次李浩宇更是隐匿在热成像的人像后面,只露出一双炽热的眼,沉默观察,任脑内风雷四起。既冷硬,又镭射。
最后说一个玄学故事。屠呦呦的名字来自于诗经,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蒿”,这个不寻常的名字似乎注定了由她来发现蒿青素。 我们该如何找到并完自己成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?总有一些人早早接收到那一闪信号,即使被大多数人所不解,即使唯一能确定的只有探索的态度,仍敢于向更高阶的层面展开想象。
所以,继续追寻吧,孤寂星球的少女!浩瀚宇宙在你的名字里!
更多>